南靖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亏损的基金想尽快回本?6大补仓方法应对市场“黄金坑”

2023-10-13| 发布者: 南靖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市场波动加大、板块轮动加快,本来好好的收益率突然变绿,本来只是微跌,逐渐变成深度套牢……该怎么办呢?...
免费CRM https://www.xiaoshouyi.com/

  市场波动加大、板块轮动加快,本来好好的收益率突然变绿,本来只是微跌,逐渐变成深度套牢……

  该怎么办呢?忍痛割肉?躺平等待?还是积极补仓开始自救?

  市场处于“黄金坑”,盲目割肉不可取

  从五年滚动数据来看,万得全A、上证指数、沪深300的股债收益差均已经刺破“2倍标准差下限”,已经来到历史底部区间。

  回顾近十年历史,类似的“较高配置性价比”区域可以追溯到2012年12月、2016年1月底、2019年初、2020年3月底、2022年10月底,这些位置都何其相似,同样的悲观情绪,同样的长期忧虑。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往涨跌幅预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但每次股债收益差稍微刺破-2X标准差之后,市场通常都会企稳。以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为例,历史上A股从底部反转后的上涨平均可持续2-3年,期间沪深300最大涨幅56%-166%。印证了那句——机会是跌出来的,市场往往在最悲观的时刻酝酿转机。

来源:Wind,海通证券研究所,指数过往涨跌幅预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如果我们在历次底部买入并坚持持有,通常来说都能赢得不错的投资结果。对于权益基金而言,只要坚持长期,时间的力量大概率能帮助我们取得不错的收益。

  基金补仓原则:6补6不补

  虽然市场处于高性价比区间,但精准的底部谁都难以预测,而只有更有效的补仓,才有可能做到熊市少被套,牛市不踏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六个补仓原则。

  一看大盘:企稳时补,不稳不补。

  如果在整个大盘处于见顶后的始跌阶段,行情既未止跌,也未企稳时补仓,只会增加基金的“受套面”,加速资产的“缩水率”。

  二看业绩:良好的补,不良不补。

  一般而言,要优先选择那些业绩良好的基金进行补仓,对于长期业绩低迷的基金,原则上不能加仓。

  对于主动管理的权益型基金而言,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基金的短期业绩,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水平,才是基民应该关注的安全边际,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基金的阿尔法,阿尔法系数越大,通常说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越强。如果你持有的基金相对于基准指数和同类平均都可以取得正的阿尔法系数,那么即便不满足上述业绩“爆发”的任何一个条件,你也无需担忧,坚定持有,适时补仓,相信基金经理调仓和选股的能力助你超越市场,在中长期获得较好的收益。

  三看标的:熟悉的补,不熟不补。

  如果对参与补仓的基金行业基本面和基金经理都不熟悉,就会增加补仓操作的盲目性,心中无数,底气不足。如此补仓,当然难有理想的结果。在我们选定基金后,可通过基金经理路演、公开采访、基金公告等信息来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基金的持仓及业绩变化。

  四看涨跌:大跌时补,大涨不补。

  一般而言,主力会在股票涨幅巨大,获利丰厚时,借助行情启动掩护出货。当投资者在这种大跌时补仓,有可能成为不幸的高位接盘者。所以,大跌时补,大涨不补也有个前提,就是历史涨幅不能太大。

  五看节奏:冷清时补,热闹不补。

  新发基金规模反映了基民的投资热情,当新发基金规模激增,说明基民投资热情极度高涨,往往对应市场的顶部区间,而当新基金发行困难,说明基民投资情绪低迷,往往对应市场的底部区间,即新发基金规模可作为投资的反向指标,在新发数据低迷时候加大补仓力度,在新发火爆时候减少补仓次数。

  六看仓位:轻仓可补,重仓不补。

  在补仓时,还要留意单一品种占整个基金账户市值的比例,按照“控制仓位,做好搭配”的总要求进行补仓。当单一品种的仓位未达上限时可以进行补仓操作,反之则不宜进行补仓。比如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来做基金配置,可以各选三到五只核心和卫星基金组成我们的基金池,每只基金的配置比例最好保持在30%以下。

  以上就是基金补仓的几个重要原则,其实每次大跌之后回头看,都是市场给我们挖的“黄金坑”。面对市场暴跌,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做好基金去芜存菁,严格执行基金定投或者补仓计划,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文章整理自华夏基金、国泰君安证券)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靖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南靖信息社 X1.0

© 2015-2020 南靖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