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主机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8月9日,医药板块持续走高,CXO概念领涨,康希诺、科源制药、昊帆生物20cm涨停,三博脑科、诺泰生物、康华生物等多股涨超10%。 上周以来医药反腐消息持续发酵,医药板块连日下挫,利空之后的大涨是反弹还是反转?站在当前时点,医药板块是否仍具有配置价值?医药反腐会将医药医疗板块钉死在价值陷阱中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先看客观数据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国民经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作为刚性需求的医药医疗板块,业绩的复苏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根据Wind分析师一致预期,2023、2024、2025年的医药整体板块(以中证医药为例)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将由2022年的2.49%,提升到16.14%、15.62%、21.07%。 数据来源:Wind 估值角度来看,截至2023年8月7日,中证医药指数已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回撤近-50%。当前,平均市盈率(PE-TTM)为26.27倍,处于过去10年间2.73%的分位点;平均市净率为3.45倍,处于过去10年间4.87%的分位点。 数据来源:Wind 从客观数据来看,生物医药行业的业绩和估值都存在着提升的空间,也保留着戴维斯双击的可能性,胜率和赔率均处于较高的阶段。 医药反腐,影响几何?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相继推出了医保控费、集中带量采购、药占比、一致性评价、药代备案制、两票制、医药反腐等规定和举措。其中,2019年开始的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再叠加疫情期间流动性推升的高估值,整个医药板块自2021年7月起便进入到漫漫熊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医药反腐属于新医改的一部分,其实并不新鲜,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出台针对医药领域腐败整治的政策,每年也都会有大案、要案见报,属于常规化操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医药反腐?医药反腐对医药行业的供需两端都有哪些影响?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博弈的四个参与方来整体分析:国家医保、老百姓、医院、医药公司。 国家医保和老百姓自然是希望就医的时候能少花钱的,正常情况下,医者仁心,医生也不会建议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和药品。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医院出于种种原因,与医药公司利益绑定,最终造成了医保费用和患者就医的过度支出。 背景补充:在国内,很多医院的绩效工资是从医疗总收入中提取,医务人员实际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紧密相关。医生看病问诊的医疗行为创收并不高,主要是要靠吃医药公司“回扣”提高收入,于是最赚钱、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多开药、多检查、多用耗材、多做化验。 为了降低老百姓的就医支出,以及医保控费,医药反腐应运而生,如果真能严格执行,对于医保和老百姓(统称付款方)自然是极好的事情。而对于大量的营销类医药公司(这里指技术含量很低)则必然是灭顶之灾,当然创新类医药公司在这个阶段也许也会受到牵连,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净化,相当于是在医药行业进行了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这些创新类的公司反而会迎来更大的爆发期。 那么,医院方的利益该如何协调呢?我们反对不合理的暴利,但也支持医生群体能获得应有的收入保障。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行很多的机制研究和改革。比如,2021年10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学习、推广“三明模式和经验”。“三明模式”通过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和控制医保次均费用,并将由此节约的医药总费用通过医保杠杆调节,用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同时提升对居民的医保补偿能力。患者与医务人员成为三明医改的主要受惠主体。可以看出,“三明模式”通过严控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真正实现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医患回归信任”。 那为何快两年的时间了,“三明模式”还没有推广起来呢?无疑是受到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有赚快钱的方式,为何要转变?核心的变量就要看医药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了,如果真能打破以往的模式,倒逼医药公司转向创新研究效果更好、售价更低的药品和器械,也倒逼医院方面穷则思变,届时“三明模式”也许就能更好地推广起来了。当然,以上的内容也仅仅是抛砖引玉,究竟要如何改革,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实践。 总结一下:医药反腐对医保和患者有利,对医院和医药公司则影响较大,但经过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真正的优质医药公司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医药反腐对医药行业的供需两端的影响。 医药反腐对于需求端的影响是比较弱的,因为医疗需求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不管是药品、耗材、设备还是诊疗需求不会因为反腐消失,即使短期因为反腐力度过大导致波动,一般也会迅速恢复。 医药反腐主要影响的是供给端,正如前文所述,相当于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去弱留强。不妨趁着这一次的行业底部巨震,开始逐渐配置一篮子的优质医药公司。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底部区域的医药板块,这次的医药反腐导致的短期快速情绪下杀,更多的是机会,而不是风险! 为何要一篮子方式配置呢?因为医药行业是对投资者专业知识要求最高的行业,普通投资者很难与机构投资者PK。巴菲特老爷子也说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医药行业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生意。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应该采取一揽子的方法买入,毕竟我们并不清楚哪些管线或者器械将会赢得未来。” 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待医疗反腐? 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部副总监、医药ETF(159929)基金经理过蓓蓓指出,医药反腐并非近期才有,在医药企业内部已开展多轮,多数龙头上市药械企业已形成了相对符合要求的销售管理系统。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也表示,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出台针对医疗领域腐败整治的政策,每年也都会有大案要案见报,本次医疗反腐行动,其实自年初就已经开始。 “短期来看,本轮反腐将打击、清退部分运营不合规的企业,但对合规较严格的龙头药企和械企来说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医药反腐有望进一步扭转医药医疗行业重销售、轻学术的现状,减少不合理竞争,促使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脱颖而出,利好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过蓓蓓总结。 融通基金万民远指出,市场容易将医疗反腐与此前限制“三公消费”冲击白酒行业进行类比,但他认为,两者有本质区别,医疗反腐并不会长期影响行业需求。他指出,医疗需求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不管是药品、耗材、设备还是诊疗需求不会因为反腐消失,即使短期因为反腐力度大导致波动,一般也会迅速恢复。以2012年为例,当年医疗反腐是历年力度最大的一次,医药板块只有一个季度受到短暂影响,之后迅速恢复正常并回补需求,预计本次也不会例外。 光大保德信基金从业绩和估值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反腐对医药板块的影响: 从业绩影响来看,和集采压缩企业出厂价不同,长期医疗反腐会降低企业多余销售费用,促进公平竞争。回顾上半年,医疗反腐力度已经很大,但上市公司的业务上半年受反腐的影响目前看起来相对有限,这可以作为医疗反腐对药企业绩影响的参考因素之一。 从估值上看,医药板块的估值仍在较低的位置,与前两年集采情绪发酵之时医药普遍高估值也不同。因此,医疗反腐对业绩和估值层面的影响或远小于集采,短期可能对板块估值有压制,从长期来看,可能对辅助用药及同类替代品较多的产品放量有影响,真正有临床治疗价值、格局好的药械产品有望提升份额。 (文章整合自中信建投、第一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