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水稻上山的朱有勇先生可以骗北方人,但我是湖南人,绝对是骗不了的。水稻水稻,先有水才有稻。种旱稻,并不是朱的发明,在我家乡,早有栽过,只不过产量极低,不值一说。 农民不是傻瓜,亩几百斤,不要说利润,连种肥都白搭。现有大片农田都丢荒,皆因种田难赚,何来上山? 就是水田种水稻有许多地方也都不适宜它的生长,如盐碱土、酸性偏高的产量极低甚至颗粒无收,开山造梯田,造出的梯田无论多好看,整齐划一,无植被、无耕作层能让水稻亩产八百斤怎么花言巧语也不相信! 农业学大寨时代的全国各地一窝蜂似的造梯田。有多少梯田真正产生了效益的?不说凭空增加的劳动量,就说水,肥和大雨后的破坏,这三项就是致命的。梯田的灌溉设施早就毁坏殆尽了,即使还有,梯田产生的效益与投入是不对等的,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退耕还林措施,这些教训还历历在目。 看看下图,打脸来的实在太快!费劲巴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上山的工程,关不起水,不见水稻,不见粮食。 把树铲了改造成农田再栽上树?匪夷所思的操作,原来的山草木茂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为了栽几棵树吗?这树坑是水泥的吗? 这种地方山下有农户一定要注意了,有能力的还是去躲躲。 朱有勇的团队,在试验地澜沧县,是在蒿枝坝村的玉米地上种水稻。那个地方,具备了几大条件; 一是常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二是海拔1700米以下; 三是具有相当肥力的熟地,因为之前多年栽种玉米。 试问,全中国有多少地方,拥有这些条件? 还先种好抛荒地,以及现有土地精耕细作,才更现实更靠谱。 大家不能让这些急功近利的投机分子带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以前,有很多人认为,在城市里面,只要多建房子,多开发小区,就能发展城市,结果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建成的房子无人住,刚开发的新城变死城。 现在发展农业也有人这样搞,以为农业上不去是耕地少,现在把一座座山坡开成梯田,就有人去种,粮食就丰收啦。 中国就不缺粮啦。他们却不考虑新开垦的梯田适不适合种植水稻,水稻生长要有充足的水源做保障,还要考虑土地的肥力,土壤的结构等很多因素,还有种植过程的方便程度。 以点充面的乱来,只会颗粒无收,劳财伤民,别最终搞成一个打脸的口号和面子工程! 必须哥 https://www.bixuge.com/lin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