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充值 大家好!当下,很多地方的疫情又严重起来了,伴随而来的是管控也又严了起来。虽然说,前段时间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但在日增感染人数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在疫情防控问责依然严厉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又习惯性地选择了大范围的封控。 疫情反反复复三年,很多人都受到了冲击。有因为封控破产的企业家;有因为封控没了生意的各行各业小老板;有因为封控上不了班,工资收入锐甚至失业的员工、打工人;有因为封控地里蔬菜烂了、水果烂了损失巨大的农民等等。 近段时间,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借米”的短视频极其流行,“借米、借米,哪家、俺家……”虽然这个引起很多人模仿的短视频,是一种娱乐形式,但能引发共鸣,也无不反映出疫情下,收入大幅减少的人对未来的焦虑。 而这个时候,体制内铁饭碗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可能有些公务员的奖金会减少,但基本工资还是有保障的,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当然,抗疫的特殊时期,很多公务员确实比平时更累些,也辛苦,但至少有不受疫情影响的稳定工资,至少有收入。而且,对有些公务员来说,加班加点抗疫,可能还会有补贴、奖金,总收入有可能比平时还更多。 现在疫情趋紧的情况下,既出现了以年龄为分界线的两群人(老年人支持清零,年轻人支持放开),也出现了以体制为分界线的两群人,即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体制内的人受疫情影响不大,不担心要“借米”,体制外的人,基本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有很多人收入减少很多,担心以后要“借米”。 而且,封不封控,封多久,也正是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的体制内人决定的。所以,一个地方在因为疫情不得不封控时,体制内的决策者,能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科学精准防疫,尽量缩小范围,缩短时间,尽量减少对体制外人生活工作的冲击,减少人们“借米”的担忧。 公务员一直是个香饽饽,每年招聘公务员,都会引发众多应聘者的争抢。以前尚且如此,经历这几年的疫情后,公务员应该会更加吃香。在这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公务员的“确定性”,将会成为吸引更多人争抢的耀眼光环。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说呢? ![]() |